支付宝花呗广告内容引争议,传递错误价值观?
核心提示:360借条低俗广告的风波刚刚过去,另一款消费类金融产品“花呗”又因在地铁中投放争议性广告内容引关注。广告中称,一名建筑业从业者在囊中羞涩时,用花呗借钱给女儿过了生日。不少网友认为,将普通劳动者心酸经历作为营销素材是赤裸裸的滥用亲情营销,背后传递的价值观让人无法认同。
360借条低俗广告的风波刚刚过去,另一款消费类金融产品“花呗”又因在地铁中投放争议性广告内容引关注。广告中称,一名建筑业从业者在囊中羞涩时,用花呗借钱给女儿过了生日。不少网友认为,将普通劳动者心酸经历作为营销素材是赤裸裸的滥用亲情营销,背后传递的价值观让人无法认同。
蚂蚁花呗是一款消费信贷产品,用户可以通过预支的额度,“先消费,后付款”,这种付款模式倡导的是超前消费。超前消费观实际体现的是经济发展后,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,通过预支收入,提前购买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。
从时间来看,在疫情期间,超前消费短期内可以刺激消费、拉动内需,对经济的增长有好处。可如今复工复产已常态化,过于“超前”反倒会影响经济发展的稳定,这种宣传未免有些不切实际。此外,在今年9月4日,为了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工作,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《进一步加强金融广告监管工作的意见》,其中就有“金融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,不得欺骗和误导受众”、“不得明示或暗示保本、无风险或保收益”等内容,这一意见无疑是契合疫情后国家经济形势推出的,而花呗的宣传则明显背离了这一趋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