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熊猫求婚”看新媒体营销的时代视角
核心提示: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,成都春熙路广场被熊猫包场,只为了向心爱的它“表白求婚”,没错,不惜血本包场的主角就是一只可爱的大熊猫,不仅在广场中央手捧巨大钻石 ,还将被求婚的主角逼上墙,如此“有爱”的一面,自然就引起了来来往往人群的注意,各种拍照、蹭热点。
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,成都春熙路广场被熊猫包场,只为了向心爱的它“表白求婚”,没错,不惜血本包场的主角就是一只可爱的大熊猫,不仅在广场中央手捧巨大钻石 ,还将被求婚的主角逼上墙,如此“有爱”的一面,自然就引起了来来往往人群的注意,各种拍照、蹭热点。
“一生只爱你一熊,做我老婆好咩?”
十分显眼的求婚场景,配合上两只熊猫主角,再有超显眼的“一生只爱你一熊,做我老婆好咩?”旁白显示,怎么看这都是一场霸气而浪漫的告白。
但实际上,这是知名的钻戒品牌DR在为自己品牌做宣传,虽然dr这次对外宣传活动的目的是“为了通过天真可爱的熊猫,向情侣们传达正确的求婚观念,求婚就是要秉承一颗纯真的心,才能获得幸福的爱情”,但是无可否认,DR的这次营销是真的成功了,在观众看来,无论剧情怎样浪漫,但围观群众还是朋友圈段子手都心知肚明,这母庸置疑是一场商业行为,也可以称它为一场非典型的新媒体营销。
最大程度的消费“公共性资源”
尽管围观中都非常清楚,这是一场商业行为,但是大部分观众还是十分买账的,从朋友圈、网上各种调侃手法、旁白配合就可以看出,熊猫求婚真正引起了大家关注。
营销事件的品牌方DR钻戒就是典型的低频需求,因为“男人一生只能购买一次”,这次“求婚”事件里DR选中的高频事件就是“熊猫”。那是因为熊猫不仅是四川最著名的文化名片,还是IFS那只人气超高的“爬墙熊猫”——将“钻戒”这一低频商品与高频商业标签相关联。
从新媒体营销视角来看,这次营销事件最巧妙的一点是:熊猫是公共性资源属性,相对于明星代言等方式,成本低廉、受众覆盖广泛且品牌输出稳定。“结婚”作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生大事,很容易激发人们心中羡慕、向往、失落、调侃等高唤醒情绪,这些情绪都会带来“说点什么”的冲动,引发朋友圈的关注和互动,从而助长了营销事件的传播频率,最终形成现象级营销效应。